姓名:霍红庆

						1992年~1996年   华中理工大学(现华中科技大学)  本科    工程力学专业
2002年~2005年   空间技术研究院第510所       硕士研究生   物理电子学专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师 达道安研究员(510所所长)
2002年~2005年   空间技术研究院第510所       博士研究生   物理电子学专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师 邱家稳研究员(510所所长)
					

						引力波测量技术、惯性传感技术、弱力测量技术
					
						2016年~2018年   常州大学   
本科教学   《机械电子专业英语》   《机械工程测试技术》
研究生教学  《机械振动学》  《传感器原理》

指导研究生     常州大学    指导硕士研究生    

					
						1、项目负责人  专项重点任务  静电悬浮重力梯度仪技术研究(2011年~2014年)   项目经费 500万元
静电悬浮重力梯度仪是重力梯度卫星的核心载荷,由3对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正交、对称组合构成,静电悬浮加速度计要求测量分辨率达到10-12m/s2,动态范围120dB,测量频率范围0.005~0.1Hz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全面负责项目论证、开题、组织实施、项目验收等工作,对项目任务进行总体策划、计划执行落实,进行项目分解、指标体系分析与分配设计,重点开展物理探头部分研究和设计,负责开展敏感探头设计、制作、探头结构测试,加速度计综合测试试验等,突破指标综合分析、结构测试、微弱电容信号检测、伺服动态反馈控制、加速度计综合测试试验等多项技术,研制静电悬浮重力加速度计测量分辨率评估值达到2×10-12m/s2,地面实测值8×10-8m/s2(受地面环境影响),测量频率范围0.005~0.1Hz,项目为重力梯度测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奠定坚实基础。

2、 项目负责人  专项重点任务  卫星平台微振动测量技术研究(2011年~2013年)   项目经费 120万元
遥感卫星分辨率提高,卫星平台的微振动对相机等光学遥感载荷的影响日益严重,开展卫星平台在轨微振动测量技术研究,将促进我国超静超稳卫星平台技术发展,同时在轨测量数据,也应用于卫星成像修正,提高卫星成像分辨率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全面负责项目论证、开题、组织实施、项目验收等工作,对项目任务进行总体策划、项目任务计划落实。重点开展项目核心——MHD角振动传感器的研制,通过对磁流体动力学建模、传递函数推导和分析、影响因素噪声分析、磁场研究设计、结构设计等工作,并开展相关工艺研究和测试使用方法研究,提出相关函数法测量,最终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高精度MHD角速度测量传感器,满足测量分辨率优于0.01角秒,测量频带范围2Hz~500Hz。
项目研制的微振动(加速度测量)测量仪,测量分辨率优于10-5g,频带范围0.1Hz~300Hz,测量范围150mg,已经应用于卫星在轨测量。

3、项目负责人  专项重点基金项目 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效应(MHD)角位移传感器的卫星微角颤振测量技术研究(2010年~2012年)(博士论文课题)   项目经费 80万元
在卫星平台上的高频率的随机振动、抖动,直接影响着星载CCD的成像质量,有关分析表明,角颤振对于成像质量的影响远大于线振动,开展相关角颤振测量技术研究对提高成像分辨率成为关键因素之一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,独立进行项目建议书编写、论证,并实施,通过对国外传感器调研,进行总结分析国外微振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实际需求,重点对MHD角速度传感器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,设计了利用MHD角速度传感器进行卫星平台角颤振测量的方案,方案具备在轨载荷实测能力;设计宽频高精度姿态确定数据融合处理的方案,方案采用闭环控制的滤波融合方式,可以有效的将姿态角数据扩展到200Hz以上,有效降低卫星姿态角确定误差,提高卫星姿态稳定度。


4、专题负责人  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  高精度微振动间接测量技术研究(2013年~2016年)  专题经费120万  项目总经费3000万
由于卫星在轨资源条件的限制,无法布置大量测量传感器,并且在一些关键部位,受到安装条件的限制,不能布置传感器探头,因此,需要研究没有传感器直接测量条件下的间接测量方法;另外,为解决在轨微振动抑制情况,需要获得在轨干扰振源的信息,需要从在轨微振动测量数据中反演扰源信息,为微振动抑制提供基础信息。专题的研究目标即解决以上问题。
作为专题负责人,参与开题论证及项目申请,布置专题实施计划,负责计划执行落实,专题创造性提出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的形函数法解决间接测量问题,利用通讯信号分析的盲源分离法应用于卫星平台在轨干扰源识别中,通过仿真分析和地面模拟装置上进行试验验证是可行的,间接测量误差小于15%,干扰源识别误差小于20%。目前项目正在卫星整星上进行试验验证。

5、项目负责人  重力卫星平台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重力测量卫星用质心调节机构研制(2008年~2011年)  项目经费320万
重力测量卫星对质心要求精度高,为保证在轨测量,需要质心调节机构对卫星质心进行修正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在有限的资料基础上,分析了质心修正的原理,对比研究了多种方案,设计了简单可靠的结构方案,研制了原理和改进的工程样机,并通过了力学、真空等环境试验。目前项目已经进入型号研制阶段。

6、子课题负责人  国家重大专项任务 大型表面张力贮箱研制项目子课题——中性浮力法模拟试验技术研究(1998年~2001年)项目总经费 1000万
卫星贮箱是卫星推进剂存储和供给的基本仓库,随着卫星寿命和载重能力提高,大容量贮箱是必然发展,其中大型表面张力贮箱是主流。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,表面张力贮箱主要利用推进剂表面张力对推进剂液体进行管理。在地面,由于表面张力远小于地球重力,无法直接实现推进剂有效管理验证,为在验证贮箱管理能力和效率,提出了利用液/液中性浮力方法模拟贮箱推进剂微重力环境,有效模拟和验证了推进剂在贮箱内微重力环境下的运动情况。
作为子课题负责人,负责研究了液/液中性浮力法的原理,研究了改善模拟表面润湿性能方法和实施方案,研制了模拟试验装置,并完成了验证试验,为地面验证表面张力贮箱液体管理能力提供了支持依据。

7、项目负责人  嫦娥3号着陆信号装置研制(2011年~2013年) 项目经费490万
嫦娥3号落月制动是利用反推发动机降低速度,在降落至月球表面时,需要及时关闭反推发动机,以避免反推力致使着陆器倾倒。在质量和功耗资源都非常紧张的限制条件下,研制了小型可靠的着陆信号装置,保证了嫦娥3号任务顺利完成。该装置还用于嫦娥4号、嫦娥5号和火星着陆器任务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主要负责了项目方案的选择论证、详细设计、研制、试验测试、交付全过程。

8、项目负责人  工艺改进项目  金属铷材料还原工艺研究  (2005年~2007年)项目经费300万
铷原子钟是一种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,主要利用铷原子能级跃迁发射的光谱频率作为频率基准,纯净的铷是铷原子钟的信号准确率的基本保证。项目利用研制的真空充铷系统,分析了铷提纯工艺过程中的反应物材料、温度、收集过程等因素,设计优化了工艺过程和相关参数,提高了铷的收集量和纯度,保障了二代导航用铷原子钟的研制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主要负责了项目的申请论证、方案的选择论证、试验设计和优化、项目验收等。

9、研究生课题  电磁模拟微重力下高锂含量Al-Li合金研制 
Al-Li合金具有结构性能号、质量轻等优点,是航天和航空优选的材料。一般熔炼Al-Li合金由于受重力影响,合金中锂含量受限。课题利用电磁模拟微重力装置,在AL-Li合金中同时掺杂Cu、Mg金属,形成高Li含量(7.5%)的三元合金,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,合金经过若处理后强度达到400Pa。
					
						1996年9月    华中理工大学(现华中科技大学)本科毕业进入航天五院第510所工作
1997年9月    获得助理工程师资格
1998年11月   担任510所第九研究室副主任兼支部书记 
2001年9月    获得工程师资格
2002年9月    攻读硕士研究生
2005年9月    硕士毕业,510所频标中心 课题组长
2007年5月    担任510所微重力研究室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 
2007年9月    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
2013年3月    担任510所微重力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
2016年11月  常州大学机械与轨道工程学院   高级工程师
2018年10月 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 教授级高级实验师(正高)